今年以來,能源管控中心以“四種經營理念”為指引,將智能化技術深度融入能源保供、設備運行等關鍵環節,推動節能降耗工作不斷邁向新高度,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
“自動休眠”開啟節能降耗新路徑
該單位以智慧化賦能為抓手,引入空壓機一鍵啟停智能控制系統,為空壓機裝上“智慧大腦”。通過數據運算精準捕捉工序流程節點,當儲料倉排空時,氣力輸灰系統與空壓機同步“自動休眠”,空壓機每日運行時長減少83%,每月減少壓縮空氣消耗約600小時,同時降低了設備磨損,年節約用電及備件費用1.5萬元。參與此次技術改造的維修工小陳說道:“現在空壓機工作既智能又高效,開辟了節能降耗的新路徑。”
“節奏革命”創新間歇運行新模式
該單位通過優化氣力輸送系統,精準鎖定運行規律,確定“輸送2分鐘+暫停10分鐘”的黃金循環周期,創新推行間歇運行模式。同時,借助管道壓力傳感器與智能調節閥實時監測壓力變化,確保輸送效率與能耗控制達到最佳平衡,實現能耗直降40%,設備維護費用大幅降低,有效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運行費用,為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。“精準的間歇運行就像給輸送系統定制了經濟運行時刻表,達到了能耗降下去,效益提上來的目的。”運行班長周艷平形象地描述了此次系統優化成果。
“備用氣源”筑牢安全生產雙保障
該單位著力打造高效穩定的設備運行模式,創新構建“主氣源+備用氣源”雙保險供氣模式,當主氣源壓力不足時,備用氣源無縫切換,不僅保證了設備穩定運行,而且降低系統能耗15%,年可創效2萬元。同時,穩定的能源保供保證了生產系統高效運行,為各工序之間發揮專業聯動作用,實現協同降本奠定了堅實基礎。“雙氣源就像給生產系統裝上了雙重安全閥,運行穩了,成本降了,我們推動工作的信心更足了。”該單位安全員任濤說道。
從設備智能化改造到運行模式創新,能源管控中心以智能化“小革新”撬動能效“大提升”,用一項項硬核成果為企業降本增效注入澎湃動能。
()
|
陜公網安備 6105810200014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