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有效解決人才培養的緊迫性、重要性問題上,龍鋼公司檢驗計量中心聚焦“能力不足”“人才斷檔”“業務不精”等關鍵詞,加強前瞻謀劃設計,提前預判可能存在的瓶頸問題,對癥下藥,堅持做到重要人才重點培訓、緊缺人才加緊培訓、專業人才專門培訓,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。
“專家”在線指導,讓維修實力由“小部分”向“大多數”轉變
“趙工,新開發的設備維修專家管理系統,我一看就會。那我現在應該算是半個維修人員吧?”在維修現場,崗位工薛思遠自帶成就感地問道。
滿負荷穩定運行是檢驗設備確保公司貿易結算數據、生產指導數據100%及時率的前提。為有效規避因設備故障而對生產經營帶來的不穩定性,該單位創新設備管理思路,精心策劃兼具挑戰性和實用性的設備維修前沿課題,著力解決設備維修人員少、維修時間長等問題,推動設備維修“由難化簡”。
“通過不斷補充完善設備維修大數據,基本解決了大家不懂維修、不會維修的問題,流程、細節全部可視化。”精密設備專業技師趙貴勤一邊演示一邊說道。
利用設備維修專家管理系統,該單位維修隊伍正以細胞分裂1變2,2變4,4變8的速度壯大,促使各類設備完好率達到99.5%以上。
項目補足給養,讓專業能力由“操作”向“研究”轉變
“翟工、高工,你倆在首屆冶金行業計量校準人員技能比武中獲獎了,這是通報文件……”在收到中國計量協會冶金計控分會文件后,業務主辦田棟第一時間將這一好消息分享出來。
今年以來,該單位細算專業人員能力提升長遠賬、整體賬、綜合賬,圍繞制約專業發展的痛點、難點、堵點、卡點等問題進行破題,常態化推動“技能操作”向“技術研究”轉變,以降本增效、科技類、技術研究類項目為“給養”,激發各專業人員潛力,不斷促進能力水平提升。
“目前,我們已經完成六項17個參數能力的驗證,全部獲得‘滿意’結果。下一步,我們將持續強化在做中學、用中學、創中學,確保剩余兩項驗證項目快速達到期望。”質檢作業區作業長衛社彥動員道。
截至目前,該單位員工已自發形成技術提升研究類項目22項,技術創新項目34項,申報QC、技術進步等科技創新項目28項,通過項目輔助,人員能力在動態提升的同時,創造經濟價值近千萬元。
院校聯動支撐,讓技術水平由“懂”向“精”轉變
“趙老師,燃燒性能實驗室建設方面的需求目前就這些。我隨后把需求清單給您發過去。”電話里,該單位教培工作負責人員許亞峰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老師溝通著。
該單位采用“一崗多能”的培養方式,引導職工朝著“一崗精,兩崗硬,多崗能”的復合型人才方向蛻變成長。以職工崗位能力短板、弱項為導向,與中國計量協會、陜西省計量院、西安建筑科技大學、西北工業大學等計量專業專家教授建立“小問題線上溝通解決+大問題線下專題講解”的聯動機制,促使阻礙職工成長的專業性問題第一時間得到有效解決。
“在‘提煤降焦’方面,我們開發完成了煤、灰各組分分析方法,年可節約外檢費用50余萬元,但在‘鋼材時效性分析軟件’開發應用上,還得加快推進速度。”在QC提升會上,大家相互鼓勁加油。
按照“發現問題——主專業解決——多專業解決——院校老師指導解決”的流程,該單位各專業間的連通性更加緊密,一些未解決或未徹底解決的堵點問題在被疏通的同時,成果轉化應用也得到不斷加速。(檢驗計量中心 劉王麗)
()
|
陜公網安備 61058102000140號